烽火歲月逞英豪
——晉綏老兵王強的故事
□ 文/圖 梁大智
王強原名王殿奎,1923年5月,出生在文水縣北胡村的一個農民家里,自幼習武,學打形意拳,從師于本縣郭家堡的一個叫李樂成的保鏢。1937年3月,村里小學從太原來了一位老師叫張有義,他是犧盟會派出下鄉發展組織的。張有義經常向學生傳授愛國思想,還到文水、清徐、交城一帶鄉村發展地下組織,漸漸地引領王殿奎走上了革命之路。
壹
1937年11月太原淪陷后,工衛旅派犧盟會執行委員顧永田和彭敏到文水、交城一帶開展游擊活動,組建文水縣抗日政府。顧永田任文水縣縣長,彭敏任縣政府秘書、特殊黨支部書記、縣游擊隊隊長。顧永田發現王殿奎會武功、能騎馬、勇敢機靈,便選派他跟著彭敏當警衛員,保護首長安全。顧永田覺得王殿奎的名字有封建味,所以彭敏給改名叫王強,并告訴他“強大就不受欺負”。從此,王強就跟在彭敏身邊工作,當年他才14歲。王強雖然個子小,但騎在馬上,胸前綁著牛皮子彈帶,右邊挎著駁殼槍,左邊是望遠鏡,后面背著一個公文包,戰士們都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。值得一提的是,那個公文包里裝著文水縣抗日政府的大印,這個大印王強一直背在身上兩年多,解放后這個印章珍藏在劉胡蘭紀念館中。張有義后來在文水縣五區當區長,抗戰勝利前在一次與日軍的戰斗中犧牲。
1938年春,日軍占領臨汾等地,戰爭形勢更加嚴峻,先后對晉西北、晉東南、晉西南進行大規?!皰呤帯?。彭敏帶領游擊隊,去突襲平遙到祁縣間的鐵路線,彭敏讓戰士們分頭到附近村組織老鄉,并帶上頂門杠,將鐵軌連同枕木一起撬起來,翻到路基下,這樣破壞了兩里多鐵路線。載有日軍掃蕩部隊指揮官的火車開過來躲避不及,造成脫軌翻車。那天下雨,部隊撤下來時留下大片腳印,日軍沿著行跡追擊。部隊分散轉移,日軍的騎兵很快就跟上來了,王強背著干糧和公文包,跑得差點累吐了血。路過一片墳地,當地的墳包下方都有一人寬的扁形口,里面是棺材。王強是當地人,指著一個墳包說:“墳包里可以藏人?!蓖鯊妭€子小先進去,彭敏個子大,彎下腰,不知怎么進。王強叫他趴下,腿先鉆進去,隨后王強拽著他的腳,連人帶槍拽進去終于脫險了。
一次,團部駐扎在米家莊,晚上日軍也進村了,彭敏正好起來出門,他看見院子里站著一個端槍的人,因為彭敏近視眼,沒有看清便問:“你是幾連的?”端槍的日軍士兵一愣,沒反應過來。王強沖出門,一眼看到那人手里的槍上掛著日本旗,抓住彭敏衣服小聲說:“快走,是鬼子”。倆人從容走出院門,迅速翻墻離開。等那個日本士兵反應過來,追出院門,人已不知去向。
一天,彭敏帶著八九個人騎馬沿溝疾馳,這條路是低于地面兩米多的溝,騎在馬上也看不到地面上的情況。王強騎在最前面,突然發現溝沿兩側露出了鬼子的鋼盔,他快速做出反應,把韁繩往回一拉,大喊:“前面有鬼子”。大家急停調頭往回撤。撤出后發現溝口有大批鬼子,如果當時騎出溝口后果不堪設想。
還有一次,青年決死隊4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雷任民率部,正與閻錫山的部隊作戰,情況緊急,得到信息,要彭敏出兵增援。彭敏計劃打埋伏襲擊,但在路上發現,在夏社東坡底有閻錫山的部隊。彭敏是近視眼,王強就是彭敏的眼睛,每當這種情況,就由王強用望遠鏡觀察敵情和地形地貌。發現約100多人在打麥場上,把槍架起來正在休息。彭敏當機立斷,部署圍殲,來了一個突然襲擊,打得敵人措手不及,干凈利落地把敵人全部消滅,大大打擊了閻錫山部的囂張氣焰。
貳
1940年大年初一(2月11日),工衛旅22團在田家溝布陣,伏擊掃蕩晉西北回太原的日軍。顧永田帶領團部在山頂上,彭敏和王強在山腰的觀察指揮所,王強用望遠鏡觀察敵情和地形地貌,然后向彭敏匯報,很快部隊在山下溝里布下口袋陣。日軍前衛200余人進入伏擊圈,哨兵鳴槍報信,田家溝之戰打響。不料,日軍大部隊對22團進行反包圍,從后山攻擊上來,顧永田的團部由后衛變成了前沿陣地。顧永田身先士卒,帶領團部奮勇阻擊敵人,不幸中彈犧牲。警衛員跑來報信,彭敏見他大聲喊:“你怎么下來了?”,警衛員上氣不接下氣地說:“顧縣長已經犧牲了,還抓走了秘書和司號員、衛生員等其他人”。
戰場形勢急劇轉化,原本是圍殲戰變成了慘烈的突圍戰,部隊被迫各自選擇路線開始突圍。彭敏和王強只能從山腰下到另一側谷底再翻過對面大山才能脫險。當他們下到谷底向山上爬時,敵人已經奪取了前沿指揮所的山腰。彈雨在他們身邊啪啪作響,王強頭頂被落彈擊中,流了不少血。山坡較陡王強忍著疼痛,左手抓住樹根,右手用駁殼槍管撐地,肩膀奮力向上推送彭敏,有時候彭敏也用力向上拽王強,就這樣兩人互助和同志們翻過了山頂。隨后,彭敏下達了命令,顧專員遺體決不能被鬼子搶走,一定要掩埋好。就這樣把顧永田的遺體保存了下來。
叁
1940年4月,組織上決定派彭敏去延安學習,王強便跟隨彭敏來到延安,先在延安政治學院軍事隊,為軍事隊學員做教學、生活服務保障工作。同年9月,王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并任青年大隊三中隊中隊長。1942年中央黨校從青年大隊挑選100余人組建警衛隊,王強任黨校警衛隊指導員。
1942年底,黨中央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,號召解放區軍民,自力更生,克服困難,開展生產自救,黨政機關、部隊、學校普遍參加生產運動,逐步達到糧食經費自給、半自給,或部分自給。王強組織人員挖窯洞,挖好一個窯洞上級獎勵五斗米,一斗五交黨校,三斗五交警衛隊統一分配,那正是“自己動手,豐衣足食”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,在延安參加“七大”的部分代表和一些領導就紛紛奔赴各戰區。王強提出要上前線,中共中央黨校秘書長黃火青找他談話,希望他留下來做中央警衛工作。王強一心想著下部隊到前線打仗,也舍不得離開彭敏,于是婉言相拒。8月24日,彭敏和王強一起離開延安,過了黃河,來到山西第八分區,見到了老領導曾任工衛旅政治部副主任的康永和,八分區書記羅貴波送給彭敏一把“八英子”手槍和一匹馬,這樣加快了行軍速度。
路過文水時,王強回家看望了母親。他的母親叫張二青,解放后改名張愛青,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。王強是她的獨生子,當日本鬼子來到山西,殘害老百姓,她認為就應該把孩子送到隊伍上去打鬼子;抗戰時期,她響應抗日政府號召,天天納鞋底子,為部隊做軍鞋。一次22團一個叫京生的機槍手戰斗負傷,撤退到村里,她發現后,把京生扶到家。尾隨的鬼子沖進村,挨家挨戶砸門搜捕。張二青把院門敞開,對過來搜查的鬼子說;“進屋搜吧,我家八路的沒有。”鬼子看這陣勢,怕浪費時間,就轉身去別人家搜去了,保護了負傷的八路軍戰士。事后她說;“我兒子是八路,八路都是我的孩子”。到解放后,這個故事在村里一直傳為佳話。
王強參軍后,鬼子和漢奸經常到家騷擾,訊問張二青王殿奎在什么地方……一次,鬼子抓住張二青的頭發,把她從炕上摔到地下。情況傳到文水縣抗日政府,張友義牽頭做了一個假墳,放出風說王殿奎死了。鬼子雖不來家里了,可張二青卻信以為真。抗戰勝利了,張二青見到活著回來的獨生兒子,又驚又喜,卻又面臨與兒子的再次分別。張二青明白,兒子是共產黨隊伍上的人,共產黨需要兒子去干事情,就應該再送兒子走。她為王強縫補了馬鞍,王強在家只停留了3個小時,便和彭敏向山東徐州進發。
王強和彭敏走到左權縣時,接到了新的命令,不去山東改去東北。他倆從北平北面的古北口途徑承德,把馬送給了承德軍分區司令員鐘慧,乘火車到了奉天(今沈陽)。沈陽是東北局所在地,在那里見到了東北局書記彭真,彭真還和王強開玩笑說;“小鬼頭,不是讓你去中央警衛團嗎?你還是跑掉了?!蓖鯊姾团砻綦S高崗等部分領導,在沈陽坐上火車去哈爾濱,出發時按要求全部著便衣。在車廂里,王強打開窗簾,高崗批評道:“王強同志,你不知道咱們是秘密北上?把窗簾拉上!”。
日本投降后,蘇聯紅軍進駐哈爾濱,對鐵路實行軍管。為搶占先機,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民主聯軍,組織得力干部,接收日偽鐵路機構,接管東北地區鐵路,組織和發動廣大鐵路職工群眾,恢復和建立鐵路系統的正常秩序。1945年12月,北安鐵路局成立,由黑龍江省主席陳大凡兼局長,彭敏任副局長,郭洪濤任政治委員。那時,土匪和反動勢力很囂張。為維護北安鐵路局的正常運營,彭敏與李蔭芝接收北安鐵路警護團。該團原是國民黨掌控,接管后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北安鐵路公安護路軍。彭敏主要抓鐵路,李蔭芝抓軍事,王強抓組織。經集訓整編,護路軍的隊伍開始以工人成分為主建立連隊,北安、黑河撤回的鐵路工人及學生是當時護路軍的骨干。護路軍分布于鐵路沿線車站、橋梁、隧道、水塔等重要場所,任務是防范土匪特務破壞活動,保障鐵路線路、設施、通信設備安全暢通。